【食用安全】從不食魚生卻腹痛狂嘔 女子求醫驚見體內有大量活蟲
發布時間: 2023/07/26 12:20
使用砧板切食物時一定要注意區分生熟,否則可能會感染寄生蟲。近日,内地一名58歲女子,經常感到胸腹部間歇性疼痛,還伴隨嘔吐,結果求醫竟從她體内引流出大量活蟲。
最新影片推介:
綜合内地媒體報道,廣西省南寧市一名58歲陸姓女子,從來不吃魚生,卻經常在胸腹部感到間歇性疼痛,於是前往醫院就診。醫生檢查發現,陸女士的肝臟膽管嚴重擴張,應為膽道梗阻感染。
醫生於是為她進行膽道引流術,而在引流過程中,可以清楚地看到留置引流管內有蟲子從她的體內陸續爬出,大小形狀跟瓜子基本一致。醫生解釋,這些為肝吸蟲,正是它們造成了陸女士一系列的不適症狀。
經醫生進一步問診後得知,陸女士平時不吃魚生,惟家人特別愛吃,但使用家裡的砧板時沒有區分生熟,因此推測應是交叉感染。所幸,陸女士經過治療後目前已無大礙。
醫生表示,人在感染肝吸蟲後,輕症者無臨床症狀,但長時間嚴重感染,大量蟲體可引致膽汁滯留、膽管炎、肝內結石等病症。若不及時治療,有進一步成為肝纖維化、肝硬化,甚至肝癌的風險。報道指出,預防肝吸蟲感染第一步就是要徹底煮熟食物,第二步是養成良好習慣,切肉食、水果及蔬菜的砧板需分開,而刀具也是,並定期進行消毒。
同場加映:正確清洗砧板方法
中華肝吸蟲可致膽管癌
本港食物安全中心指出,在一般環境下飼養的淡水魚(例如鯇魚及大頭魚),除了致病菌外,還可能帶有寄生蟲,例如造成膽管梗阻、肝硬化和引致膽管癌的「中華肝吸蟲」。
食安中心表示,人們進食受感染的淡水魚後,囊狀幼蟲會在十二指腸破囊而出,遷移到肝臟內的膽管。囊狀幼蟲會在膽管內發育成蟲,然後產下蟲卵,蟲卵可隨膽汁進入糞便,繼續傳播週期。
感染小量中華肝吸蟲可全無症狀或只出現輕微症狀,但感染大量中華肝吸蟲則會令患者受到長期嚴重感染,引致食慾不振、腹瀉和發燒。此外,中華肝吸蟲亦會造成膽管梗阻和肝硬化,嚴重者可造成慢性黃疸,繼而較容易出現膽管癌。
超過100種淡水魚可感染到中華肝吸蟲,例如鯇魚(草魚)及大頭(花鰱或鱅魚)。有報告指,個別流行地區的感染率偏高是由鯇魚所致。進食含有生、未經徹底煮熟、鹽漬、醃製或煙燻淡水魚的菜式可能會引致這種風土疾病。
中心提醒,酒、醋、日式芥辣、黃芥辣及香料均不能殺死包括中華肝吸蟲在內的寄生蟲。如用作火鍋及粥品等食物配料時,又或魚片切得太厚時,雖特別注意淡水魚會否煮不熟。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【ET Club會員積分獎賞計劃】用App換獎賞︰https://onelink.to/keyuqm
責任編輯:羅嘉欣